单位食堂晚上做了红薯稀饭,受到大家的欢迎。
从红薯稀饭,想起了六安市廉政教育中心的宣传栏上“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革命故事,还有刘少奇、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严格要求自己的秘书或子女“夹着尾巴做人”的廉洁榜样。
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是毛泽东同志在带领部队奔赴井冈山的途中宣布的一条纪律,后来与“行动听指挥、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连同“说话要和气、借东西要还”等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础内容。90年来,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红色基因、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的廉洁底蕴,使我们的部队总能战无不胜,让我们的党始终巍然屹立。
1927年的秋收起义因为敌我力量的极大悬殊而受挫,毛泽东带领一支不足千人的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准备到那里建立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行军路上部分战士由于饥饿从农民的红薯地里偷拿了红薯充饥。1927年10月,部队落脚江西省遂川县的荆竹山,即将到达井冈山,毛泽东感到要想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并寻求发展,就必须为这支军队立个规矩,建设一支人民拥护的队伍。在一片收割过的稻田里,毛泽东站在一块因雷电击中而从山上滚落的“雷打石”上,热情赞扬了官兵们冲破艰难险阻坚持革命的伟大精神,耐心宣讲了革命为了谁、依靠谁的道理,并向大家宣布了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三、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这三条简朴易懂的纪律成为中国红军“三大纪律”的最早雏形,迅速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
不难看出,90年前那支不到千人部队自觉践行的“三大纪律”,与我们现在《党章》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所规定的,要求8900多万党员共同遵守的“六大纪律”一脉相承,其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分明都能在“行动听指挥、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中找到的朴素身影。
源于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他在南昌起义失败、秋收起义受挫后总结思考,果断决定开展“三湾改编”,改变旧的军队体制,把“支部建在连上”,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落实到官兵的言行,建成人民拥护的军队。“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的领导、人民的拥护、纪律的保障,让这支革命队伍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自卫反击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无不胜,最终打出了红彤彤的新中国。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的各个单位部门乃至每个党员都应该有新气象新作为,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和初旨,只有把“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借东西要还”作为最基本的纪律和规矩,才能良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