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精神,金寨县出台一系列举措,大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造福民生的强大动力和保障,不断提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
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当家人”。一是纪律挺在前。金寨县组织16个工作小组,划片分区进驻基层开展选举工作培训会,围绕选举5个重点环节,进行深入细致讲解,县纪委监委专门制作换届纪律专题片,进一步严肃换届纪律。二是程序有创新。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生志愿者等人员中遴选452名熟悉乡村工作的人员,派驻到226个选举村,及时发现并纠正观察换届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效果很明显。换届后村干部平均年龄42岁,较上届下降6.2岁,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达45%,一批政治素质高、致富带头人、热爱乡村工作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政治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52.6%。
以党建为抓手精心打造“品牌化”。围绕“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一重要定位,重点打造“两源两地党旗红”党建品牌。大力实施基层党建“123”工程,即做实一个主题日(主题党员活动日),突出两个载体(星级量化创评、“四联四帮”工程),运用三个纪实(党支部工作纪实、发展党员纪实、智慧党建纪实),通过“瘦身减负”,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成效。500余名村书记、主任在县委党校参加了为期3天的集中任职培训。同时建立村干部实训基地,分批选调村干部、村后备干部跟班培训,通过驻村锻炼、交流学习,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履职水平和服务能力。
以自治为宗旨发挥基层群众“主动性”。一是建立了群众议事组织。从热心公益,作风正派的党员、退休干部、老教师、返乡务工、乡贤中推选5-7名“精英”组成村监委,接受乡镇党组织领导。对村民关注的扶贫、低保、公益岗位、财务支出等风险领域进行重点监督,有效防止廉政风险。二是强化“三社联动”突出服务职能。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村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组织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大量矛盾化解在村里,有力促进了基层和谐。三是探索了听证、论证试点。对涉及全体村民的重大事项细化议事规则实行听证、论证会,推进科学决策。对于村内贫困户评定、资产分配、修路修桥、酬劳筹资等重大事项,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广泛商议,形成共识。
以发展为根本试点能人返乡“大创业”。一是能人回归带领群众致富。试点开展“能人回归工程”,借助“故乡情”,打出“亲情牌”。一批创业有成的本土“企业家”纷纷回乡发展,4名创业有成的能人回乡担任村名誉书记、创福公司董事长。二是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牢牢抓住抓住国家光伏扶贫、宅基地改革试点、新增耕地试点等政策机遇,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并进行扩容,流转闲置住宅、撂荒耕地发展油茶产业,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2+X”模式,一举消除村级债务和集体经济“薄弱村”。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始终依靠党支部的凝聚力,紧紧围绕合作社这个平台,牢牢抓住脱贫致富这个关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成立茶叶、生态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协会或合作社党支部,建立扶贫示范基地联结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以保障为重点大力激发“正能量”。一是提高经济待遇。整合现有政策多方面增加村两委干部收入,全县在职村干部月收入不低于3200元,并为在职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严格兑现奖惩村干部廉政保证金660余万元。二是强化政治支持。勇于改革,打破职业生涯“天花板”。对于较大村“一把手”实行县委组织部直管,每年拿出一定的比例专门从村两委中招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对特别优秀的村书记可以由县委组织部门下文参与乡镇领导班子分工,直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序列。三是为干事者正名。组织和纪检部门扶正祛邪,勇于亮剑,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同时,及时澄清不实举报,在一定范围内召开“反馈会”,勇于为村干部正名,敢于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