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厉惩治基层腐败,强化问题源头治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019年,金寨县纪委监委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对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和合法权益、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让干部清白,群众明白,干群关系明显好转。2019年县本级信访量同比下降15.3%。
坚持精准编制,立规矩、明责任、抓规范。明确乡镇党委政府担负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主体责任,乡镇纪委担负监督责任,县直有关部门担负监管责任。乡镇、村和有关部门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促进“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落地生效;印发《金寨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汇编》《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等文件,以“全面准确、便于应用、动态管理”为原则,梳理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村级工程和采购管理事项、村级财务管理等8大类41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事项,基本实现了“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45张,做到“群众办事看小微权力清单,干部服务按小微权力流程”。
坚持精准指导,强业务、促公开、显亮点。强化能力提升,编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汇编,村干部人手一册,做到应知应会、照单行权。2019年2月,分别从斑竹园镇、油坊店乡选取2个村,启动示范点村建设工作。2019年5月,分东西两片召开“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工作现场会,进行专题业务培训;镇村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相互学习、相互探讨。2019年9月以来,县纪委采取“明察+暗访+培训”模式,一对一现场指导,有针对性答疑解惑,实现各村工作均衡推进;“晒”出权力事项,以“村务公开内容完善、业务档案流程规范、万村网页实时更新”为目标,不断增强村务公开丰富性、真实性、时效性和灵活性。建立规范化玻璃橱窗式公开栏,在村级为民服务室醒目位置设置查阅点,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将申报流程和公开内容“广播村村响”,为民服务中心大屏幕滚动播放。充分运用“互联网+”,拓宽公开的路径和载体,使群众“人人知晓流程、个个监督权力”;助推脱贫攻坚,对脱贫攻坚、惠农资金“一卡通”、民生资金、公益性岗位、产业奖补、低保评定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以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应公开、尽公开。
坚持精准监督,严纪律、强监督、转作风。抓紧制度笼子,出台《金寨县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制约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化问责措施,严格实行村级“零招待”、交通通讯补贴“定额制”、村级订阅报刊“限额制”、大额资金支出“备案制”、村级临时用车“审批制”,村级零星用工费用“打卡到人制”。配优配齐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推选村委委员兼任村监委主任参与村级事务监督;优化日常监管,将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情况纳入县级脱贫攻坚“三方联动”巡察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重点巡察程序公开、流程规范情况。按照基层减负年的要求,采取不打招呼、直奔到村的方式开展交叉互查、重点督查,2019年开展暗访督查3次,看现场、指问题、列清单、抓整改,对履职不力、整改不到位的村或个人,严肃追究责任,给予全县通报5个村。
坚持精准预防,抓教育、管源头、开正门。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在县政府网站开设“书记信箱”栏目,在县纪检监察网开设“举报投诉”栏目、畅通微信短信举报、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接受群众对村级事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打通干群关系“最后一公里”;针对督查巡察、审查调查中发现的“小微权力”运行中存在普遍性、共性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建立村干部廉政风险保证金制度和村干部报酬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机制,创新设置村干部工龄、交通、通讯、午餐、加班补贴,为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稳步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将优秀村干部转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或挂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解决优秀村干部“出路”问题,极大地解决了村干部后顾之忧,提高了村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执行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金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打下坚强的纪律保障。